一文了解全球最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 阅读:10831

提起生态园区,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丹麦卡伦堡的生态工业园,到现在,园区已稳定运行40余年,年均节约资金成本150万美元,年均获利超过1000万美元。同时,通过各企业之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建立的循环再利用网不但为相关公司节约了成本,还减少了对当地空气、水和陆地的污染。


资源困境下的抱团取暖

卡伦堡市地处丹麦北部,距离首都哥本哈根西边大约一百公里,居民约5万,是个规模不大的小镇。这里远离欧洲腹地,相对孤立,正是建设煤电厂的理想地点。

1959年,丹麦油气集团在卡伦堡建设Asnaes煤电厂,该厂的排气烟囱高达152米。不过,当时的煤电厂管理层面临一种奇怪的“离心-向心”窘境:

一方面,该厂负责向高度发达的欧洲中心地带输送电力,因此厂址同用电区域间的距离越小越好,构成靠近欧洲腹地的向心因素;而另一方面,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又迫使该厂远离欧洲腹地,构成离心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开始清点自身能源储备、探索创新方法,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考虑到卡伦堡地处海边,淡水缺乏,因此煤电厂于1961年不得不建造了一条长达20千米的管道,来输送齐斯湖的淡水。

严酷的自然区位条件使人们意识到,只有相互团结与合作,才能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1972年,煤电厂同一家建材厂签订协议,供后者使用本厂的多余余热。此后,以相似的方式,与一家制药企业缔约,向后者销售煤泥、沉渣,用于该企业设在附近的农场。慢慢地,地方政府、居民和其他类型企业陆续加入,使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三十余条生态产业链的循环型产业园区。


企业群落解析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成功依赖于其功能稳定、可以高效利用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企业群落。包括由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大型工业企业组成的主导产业群落;化肥厂、水泥厂、养鱼场等中小企业作为补链进入整个生态工业系统,成为配套产业群落;以微生物修复公司、废品处理公司以及市政回收站、市废水处理站等静脉产业组成的物质循环和废物还原企业群落。

Asnaes发电厂是整个生态工业园区核心中的核心。除作为发电厂本身需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电能以外,Asnaes发电厂还在多个方面维持着整个生态工业系统的稳定运行,主要包括:为卡伦堡约5000个家庭提供热能,大量减少了烟尘排放;为炼油厂和制药厂提供工业蒸汽,热电联产比单独生产提高燃料利用率可达30%;电厂的冷却水还为当地农业提供了热能(如供应中低温的循环热水,使大棚生产绿色蔬菜,引到渔场后促进水温升高从而生产了100多吨“电厂鲑鱼”等);发电站的脱硫设备每年生产约20万吨石膏,这些石膏被卖给石膏板厂,可以减少石膏厂天然石膏的使用,同时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每年产生的3万吨粉煤灰被水泥厂回收利用;发电厂产生的大量飞灰提供给土壤修复公司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等。

Statoil炼油厂是丹麦最大的炼油厂,具有年加工320万吨原油的能力,除此之外,炼油厂还出资建设了通往Tisso湖的输水管道,来节约冷却水的使用成本;炼油厂多余的可燃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石膏板厂和发电厂供生产使用;炼油厂通过管道把经过生物净化处理的废水辅送给电厂;将进行酸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气供应给电厂燃烧,而产生的副产品硫代硫酸铵,则被用于生产液体化肥。

Novo Nordisk制药公司,年销售额约20亿美元,公司生产医药和工业用酶,是丹麦最大的制药公司。该公司在生态工业园区中还担任着连接农业的重任,例如制药厂的原材料土豆粉、玉米淀粉发酵产生的废渣、废水以及污泥等废弃物,经杀菌消毒后被农民用作肥料;胰岛素生产过程的残余物酵母被用来喂猪等。

Gyproc石膏制板厂,具有年加工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墙的能力。通过工艺和设备改造后,1993年,煤电厂同石膏板厂合作,向对方提供煤炭脱硫后生成的碳酸钙,使得该厂不需要再从西班牙进口石膏原矿。

除了四大核心企业以及众多作为补链进入该园区的中小配套企业外,作为“还原者”的静脉产业企业也在该园区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Bioteknisk Jordrens Soilrem A/S是一家土壤修复公司,成立于1986年,每年可以修复50万吨的受污染土壤。

该公司使用卡伦堡市地下水道产生的淤泥作为原料,制作受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营养剂,利用其中的微生物成分恢复被污染的土壤。Noveren I/S作为一家废品处理公司,收集所有园区单元的废物,据估计每年可以处理生活和工业垃圾12.5万吨,并利用垃圾沼气发电,还可以每年提供5~6万吨的可燃烧废物。另外,卡伦堡市政回收站和市政污水处理厂也参与进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中,主要负责回收石膏、提供污泥等工作。

正是由四家核心工业企业、若干中小企业以及废物还原处理企业所组成的二十余条工业产业链,构成了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独一无二的生态工业系统。

经验分析

多年后,当经济发展研究者对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进行分析时,将该市出现这种集聚不同产业、促进产业互动模式的原因定义为“短心理距离”。这个概念是指,卡伦堡的不同企业,共同生存在同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位置的临近拉近了各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相互理解与支持,对后期的各种合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认为,卡伦堡不同企业之所以产生合作,不仅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资源互换的可能性,也因为人们具备合作意识,以及当时社会和法律方面对生态产业的大力支持。人们意识到,一家企业需要的原材料,恰恰可能是另一家企业必须排放的废物。这样一来,通过合作,便可降低高昂的材料运输费用,提高能源效率,节约企业成本。在人们的积极努力下,卡伦堡的单向交易变为双向,最终发展形成复杂的生态工业网。

40年前,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热电联产技术,而处在欧洲最北端的丹麦、芬兰和挪威三国,却都探索出了利用煤电厂余热为居民和办公场所供热的方法。1981年,卡伦堡市政府顺利建成利用煤电厂余热的区域集成供热系统,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一点是,卡伦堡的模式根本不是人们预先计划的,其他国家却将它作为生态工业园的设计蓝本。其实卡伦堡的成功,体现了离心效应——即远离中心的事物很可能通过自发探索,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独立进化。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乐观进取精神的体现,这些优秀的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们,在对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主动合作,去适应环境,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优秀榜样,值得人们去学习!

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1、告别小化工,规划大生态,江苏在行动

2、区块链技术构建化工园金融生态联盟

3、高风险化工园区将限批!十万多家化工企业迎来生产大检查!

4、土地少、能耗环境指标不足!浙江化工园区发展遇尴尬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