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前衍产品库 >
143-33-9 氰化钠 >百科
生成产品海报
氰化钠
产品纠错
CAS号 | 143-33-9 | 分子式 | CNNa | 分子量 | 49.01 |
---|---|---|---|---|---|
英文名称 | Sodium cyanide | ||||
中文常用名 | 氰化钠(液体);氰化钠;山奈钠;25596-52-5;1… |
该商品属于管制类化学品
详情:
[管制原因] 剧毒 [法律法规]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年)
基本信息
CAS:143-33-9
中文名称:氰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常用名:氰化钠(液体);氰化钠;山奈钠;25596-52-5;13998-03-3
英文别名:caswellno758;Cianuro di sodio;cianurodisodio;Cyanide of sodium;cyanideofsodium;Cyanobrik;Cyanogran;Cyanure de sodium
分子式:CNNa
分子量:49.01
中文名称:氰化钠
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常用名:氰化钠(液体);氰化钠;山奈钠;25596-52-5;13998-03-3
英文别名:caswellno758;Cianuro di sodio;cianurodisodio;Cyanide of sodium;cyanideofsodium;Cyanobrik;Cyanogran;Cyanure de sodium
分子式:CNNa
分子量:49.01
物理化学性质
[ 密度 ]:1.6
[ 沸点 ]:1497℃
[ 熔点 ]:563.7 ℃(lit.)
[ 分子式 ]:CNNa
[ 分子量 ]:49.007
[ 闪点 ]:1500℃
[ 精确质量 ]:48.992844
[ PSA ]:23.79000
[ LogP ]:0.01678
[ 外观性状 ]:白色固体
[ 蒸汽密度 ]:1.7 (vs air)
[ 储存条件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稳定性 ]:
1.在1.34℃以下水溶液易结晶出来的氰化钠,常含有1个或2个结晶水。34.7℃以上时,则失去结晶水,成为强碱弱酸盐。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溶液,产生相应的氰化物。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盐。剧毒!
2.密度:立方晶体1.60g/cm3。溶解度g/100gH2O40.8(0℃),58.7(20℃),71.2(30℃)。稍溶于醇。
3.试剂有剧毒,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具有吸湿性,易通过皮肤吸收。应避免吸入氰化钠粉尘颗粒。如果氰化钠不慎被吸入,吞服或者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将有致命危险。氰化钠中毒能致使肺部疼痛和人体青紫(人体LDL0: 2857 μg/kg;或者鼠LD50: 6440 μg/kg)。应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使用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与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潮湿的空气和水中可能分解。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烟雾。
4.稳定性 稳定
5.禁配物 酸类、强氧化剂
6.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7.聚合危害 不聚合
[ 水溶解性 ]:37 g/100mL (20 ºC)
[ 分子结构 ]: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³/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²⁴cm³):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48.992844 Da
8、标称质量:49 Da
9、平均质量:49.0072 Da
[ 计算化学 ]: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2.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 更多 ]:
1.性状: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2.熔点(℃):563.7
3.沸点(℃):1496
4.相对密度(水=1):1.596
5.饱和蒸气压(kPa):0.13(817℃)
6.辛醇/水分配系数:-1.69
7.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液氨,微溶于乙醇、乙醚、苯。
[ 沸点 ]:1497℃
[ 熔点 ]:563.7 ℃(lit.)
[ 分子式 ]:CNNa
[ 分子量 ]:49.007
[ 闪点 ]:1500℃
[ 精确质量 ]:48.992844
[ PSA ]:23.79000
[ LogP ]:0.01678
[ 外观性状 ]:白色固体
[ 蒸汽密度 ]:1.7 (vs air)
[ 储存条件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稳定性 ]:
1.在1.34℃以下水溶液易结晶出来的氰化钠,常含有1个或2个结晶水。34.7℃以上时,则失去结晶水,成为强碱弱酸盐。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溶液,产生相应的氰化物。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盐。剧毒!
2.密度:立方晶体1.60g/cm3。溶解度g/100gH2O40.8(0℃),58.7(20℃),71.2(30℃)。稍溶于醇。
3.试剂有剧毒,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具有吸湿性,易通过皮肤吸收。应避免吸入氰化钠粉尘颗粒。如果氰化钠不慎被吸入,吞服或者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将有致命危险。氰化钠中毒能致使肺部疼痛和人体青紫(人体LDL0: 2857 μg/kg;或者鼠LD50: 6440 μg/kg)。应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使用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与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潮湿的空气和水中可能分解。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烟雾。
4.稳定性 稳定
5.禁配物 酸类、强氧化剂
6.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7.聚合危害 不聚合
[ 水溶解性 ]:37 g/100mL (20 ºC)
[ 分子结构 ]: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³/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²⁴cm³):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48.992844 Da
8、标称质量:49 Da
9、平均质量:49.0072 Da
[ 计算化学 ]: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2.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 更多 ]:
1.性状: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2.熔点(℃):563.7
3.沸点(℃):1496
4.相对密度(水=1):1.596
5.饱和蒸气压(kPa):0.13(817℃)
6.辛醇/水分配系数:-1.69
7.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液氨,微溶于乙醇、乙醚、苯。
安全信息
[ 符号 ]:GHS05, GHS06, GHS08, GHS09
[ 信号词 ]: Danger
[ 危害声明 ]:H290-H300 + H310 + H330-H372-H410
[ 补充危害声明 ]: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 警示性声明 ]:P260-P273-P280-P284-P302 + P352 + P310-P304 + P340 + P310
[ 个人防护装备 ]: Eyeshields; Faceshields; full-face particle respirator type N100 (US); Gloves; respirator cartridge type N100 (US); 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 type P3 (EN 143) respirator cartridges
[ 危害码 (欧洲) ]:T+:Verytoxic; N: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 风险声明 (欧洲) ]:R26/27/28; R32; R50/53
[ 安全声明 (欧洲) ]:S7-S28-S29-S45-S60-S61-S28A
[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1689 6.1/PG 1
[ WGK德国 ]:3
[ RTECS号 ]:VZ7525000
[ 包装等级 ]:I
[ 危险类别 ]:6.1
[ 海关编码 ]:2837111000
[ 信号词 ]: Danger
[ 危害声明 ]:H290-H300 + H310 + H330-H372-H410
[ 补充危害声明 ]: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 警示性声明 ]:P260-P273-P280-P284-P302 + P352 + P310-P304 + P340 + P310
[ 个人防护装备 ]: Eyeshields; Faceshields; full-face particle respirator type N100 (US); Gloves; respirator cartridge type N100 (US); 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 type P3 (EN 143) respirator cartridges
[ 危害码 (欧洲) ]:T+:Verytoxic; N: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 风险声明 (欧洲) ]:R26/27/28; R32; R50/53
[ 安全声明 (欧洲) ]:S7-S28-S29-S45-S60-S61-S28A
[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1689 6.1/PG 1
[ WGK德国 ]:3
[ RTECS号 ]:VZ7525000
[ 包装等级 ]:I
[ 危险类别 ]:6.1
[ 海关编码 ]:2837111000
MSDS
国标编号: 61001
CAS: 143-33-9
中文名称: 氰化钠
英文名称: sondium cyanide
别 名: 山奈钠;山奈;山埃钠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 49.02
熔 点: 563.7℃ 沸点:1496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6
蒸汽压: 817℃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危险标记: 13(无机剧毒品)
用 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经口);4300μg/kg(大鼠腹腔)
生殖毒性:仓鼠植入低中毒剂量(TDL0):5999mg/kg(孕6~9天),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其污染事故常发生于电镀、炼金、热处理、煤气、焦化、制革、有机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农药等的生产过程中。
代谢和降解:游离氰基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巯基丙酮酸转硫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硫起加成反应,转变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然后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游离氰基还可与体内含钴的化合物如羟钴胺(维生素B12)结合形成无毒的氰钴化合物。因此临床上有用羟钴胺或依地酸二钴抢救CN-急性中毒的报告。
人体对CN-有较强的解毒机能,氰化物是非蓄积性毒物。当不致产生中毒剂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进入机体后,可被迅速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盐与氨。地面水中带存在着能够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将氰经生物氧化用途转化为碳酸盐与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净过程相当迅速,但水体中氰化物的自净过程还要受水温,水的曝气程度(搅动)、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响。
土壤对氰化物出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进入寺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气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于土壤中并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转化为碳酸盐、氨和甲酸盐。当氰化物持续污染时,土壤微生物经驯化、毓可产生相适应的微生物群,对氰的净化起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浓度含氰工业废水长期进行污水灌溉的地区,土壤中的氰含量几乎没有积累。
残留与蓄积:自然界对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强的净化作用,因此,一般来说外源氰不易在环境和机体中积累。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事故排放、高浓度持续污染),氰的污染量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时,才能在环境中残留、蓄积,从而构成对人和生物的潜在危害。
迁移转化:氰化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都含有一些氰类物质,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当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后释放出洲离的氰化氢,在一些普通粮食、蔬菜中,也可检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含量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土壤腐植质。腐植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与其中有机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由于氰化氢及易挥发,多数氰化物易溶于水,因此排入自然环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气)淋溶稀释、扩散,迁移能力强。氰化氢和简单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氰化氢易逸入空气中;或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盐与氨。简单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氢。水中如含无机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过程。
HCN是有苦杏仁味的气味,极易扩散,易溶于水而成氢氰酸;氰化物一般为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有HCN的微弱臭味,能使水产生杏仁臭。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为:轻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氰化物)(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水质)(氰化物)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HCN)[皮]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0.05mg/L(氰化物)
中国(GB5048-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水作,旱作,蔬菜:0.5mg/L(氰化物)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氰化物,mg/L )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0.001 0.01 0.05 0.1 >0.1
中国(GB11607-98) 渔业水质标准 0.005mg/L(氰化物)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氰化物,mg/L)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0.005 0.05(渔0.005) 0.2(渔0.005) 0.2 0.2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氰化物,mg/L) 第一类0.005;第二类0.005;第三类0.10;第四类0.20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氰化物 ) 一级0.5mg/L
二级0.5mg/L
三级1.0mg/L
中国(GB5058-1996)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1.0mg/L(氰化物)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措施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CAS: 143-33-9
中文名称: 氰化钠
英文名称: sondium cyanide
别 名: 山奈钠;山奈;山埃钠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 49.02
熔 点: 563.7℃ 沸点:1496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6
蒸汽压: 817℃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危险标记: 13(无机剧毒品)
用 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经口);4300μg/kg(大鼠腹腔)
生殖毒性:仓鼠植入低中毒剂量(TDL0):5999mg/kg(孕6~9天),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其污染事故常发生于电镀、炼金、热处理、煤气、焦化、制革、有机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农药等的生产过程中。
代谢和降解:游离氰基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巯基丙酮酸转硫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硫起加成反应,转变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然后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游离氰基还可与体内含钴的化合物如羟钴胺(维生素B12)结合形成无毒的氰钴化合物。因此临床上有用羟钴胺或依地酸二钴抢救CN-急性中毒的报告。
人体对CN-有较强的解毒机能,氰化物是非蓄积性毒物。当不致产生中毒剂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进入机体后,可被迅速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盐与氨。地面水中带存在着能够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将氰经生物氧化用途转化为碳酸盐与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净过程相当迅速,但水体中氰化物的自净过程还要受水温,水的曝气程度(搅动)、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响。
土壤对氰化物出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进入寺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气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于土壤中并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转化为碳酸盐、氨和甲酸盐。当氰化物持续污染时,土壤微生物经驯化、毓可产生相适应的微生物群,对氰的净化起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浓度含氰工业废水长期进行污水灌溉的地区,土壤中的氰含量几乎没有积累。
残留与蓄积:自然界对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强的净化作用,因此,一般来说外源氰不易在环境和机体中积累。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事故排放、高浓度持续污染),氰的污染量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时,才能在环境中残留、蓄积,从而构成对人和生物的潜在危害。
迁移转化:氰化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都含有一些氰类物质,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当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后释放出洲离的氰化氢,在一些普通粮食、蔬菜中,也可检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含量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土壤腐植质。腐植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与其中有机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由于氰化氢及易挥发,多数氰化物易溶于水,因此排入自然环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气)淋溶稀释、扩散,迁移能力强。氰化氢和简单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稳定,氰化氢易逸入空气中;或当水的pH值大于7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盐与氨。简单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氢。水中如含无机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过程。
HCN是有苦杏仁味的气味,极易扩散,易溶于水而成氢氰酸;氰化物一般为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有HCN的微弱臭味,能使水产生杏仁臭。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为:轻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氰化物)(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水质)(氰化物)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HCN)[皮]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0.05mg/L(氰化物)
中国(GB5048-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水作,旱作,蔬菜:0.5mg/L(氰化物)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氰化物,mg/L )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0.001 0.01 0.05 0.1 >0.1
中国(GB11607-98) 渔业水质标准 0.005mg/L(氰化物)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氰化物,mg/L)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0.005 0.05(渔0.005) 0.2(渔0.005) 0.2 0.2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氰化物,mg/L) 第一类0.005;第二类0.005;第三类0.10;第四类0.20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氰化物 ) 一级0.5mg/L
二级0.5mg/L
三级1.0mg/L
中国(GB5058-1996)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1.0mg/L(氰化物)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措施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资料暂无
海关数据
海关数据资料暂无
生产用途
生产用途资料暂无
上下游产品
上下游产品资料暂无